甲鱼养殖技术

  • 土塘养殖甲鱼的养殖户都有这样的体会:由于甲鱼天生爱打洞,每年干塘后,塘基上都有数量不等的洞穴,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检查和修补池塘。甲鱼这种习性,一方面破坏了塘基,另一方面还给养殖户造成了经济损失,有些甲鱼就通过洞穴逃走了,鱼抓不干净也是常有的...

  • 主要病原水霉(Saprolegnia)、绵霉(Achlya)。主要症状甲鱼四肢、颈部、裙边等处有白斑,表皮坏死、脱落,甚至出血;患病甲鱼烦躁不安或于水面独自狂游。有时在食台和晒背场地上,不肯下水。此病四季流行,尤于4~6月和10~11月流行...

  • 放养前甲鱼体消毒:甲鱼体消毒是一项很重要的防病措施,苗种的甲鱼体消毒可用“金碘”30-50ppm短暂浸泡再入池。甲鱼体消毒后应马上放养于池中,切忌长时间高密度集养,放养时如是甲鱼种可贴着水面任其游走,如是未开食的甲鱼苗,可直接用手捧起撒于池...

  • 当前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,人们要求吃到优质、安全的商品鳖,因此,降低生产成本与提高产品质量是今后养鳖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途径。甲鱼温室养殖是整个甲鱼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,它具有密度高、投喂集中、水质易污染和病害多等...

  • 未进入温室越冬的甲鱼,在冬眠期间,有时会发生死亡。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有:一是甲鱼开始冬眠时,水温太低,遭受冷害;二是池底有机质太多,产生硫化氢、甲烷等有害气体;三是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,甲鱼体内营养积蓄和热量过度缺乏;四是甲鱼受伤后进入冬眠。现...

  • 甲鱼的生长速度较慢,通常养殖3年~4年,才能达到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。在一般情况,室外自然养甲鱼其生长速度为:刚孵化时,长2厘米~3厘米,重3克~5克;第1年末,长3厘米~5厘米,重5克~15克;第2年末,长8厘米~10厘米,重50克~1...

  •  南方一些地区冬季气候变化无常,当长时间无冷空气南下,阳光普照时,冬眠的甲鱼就会苏醒觅食,当寒流南下白天气温低到12℃以下时,甲鱼又进入冬眠状态。如果不加强管理,奇冷奇热的天气甲鱼往往会因冻伤感染水霉病和细菌性疾病,造成损失。因此必须采取如...

  • 转眼9月已到,甲鱼养殖进入了尾期。甲鱼养殖户都懂得该阶段甲鱼摄食最旺盛,生长速度最快。但纵观八月的养殖情况,由于雨水多,天气阴晴不定,水质变化较大,管理难以跟上,甲鱼出现了摄食减少,甚至完全不摄食的情况,以及有病害发生。8月份,由于台风雨的...

  • 我国西北地区冬季气温偏低,池塘封冻与甲鱼冬眠期较长,人工养殖甲鱼在每年越冬期间均出现体质衰弱及大量死亡现象,笔者分析养殖甲鱼越冬死亡的原因,并总结预防措施如下,以供同行借鉴。一、甲鱼越冬死亡原因分析1.水质原因一方面,池塘封冻时间过长,水体...

  • 主要病原目前已从患腐皮病的不同病灶中分离到气单胞菌(Aeromonas)、假单胞菌(Pseudomonas)和无色杆菌(Achromobacter)等多种细菌,其中以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。主要症状该病的病灶可发生在体表的各个不同部位,并可出现...

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末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