辣椒需肥特点(辣椒施肥技术)
辣椒需肥特点 辣椒的生长期长,需肥量大,它与番茄、茄子相比是耐肥力强的作物。辣椒的生育期包括发芽期、幼苗期、开花结果期。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随生育期的不同而变化。辣椒在定植后吸收的氮(N)向叶和叶柄中分配较多。在结果期以前,分配于茎叶中的氮占当时氮吸收总量的80%以上。随果实的形成膨大,分配于果实中的氮逐步增加,从开花至采收始期,果实中含氮量约为其吸收总量的1/6,采收盛期为1/4,收获结束前达1/3。磷(P)在辣椒茎、叶中的含量,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减少,但在果实中的含量则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增加,发育后期果实中磷(P)的含量比初期约高2.5倍。钾(K)在茎、叶、果实中的含量均比氮的含量为高,但它与氮浓度在体内的变化相同,均随生育期的延长而减低。钙(Ca)与镁(Mg)的含量均以叶片中最多,其次是茎与果实,根中最少。每生产1000千克辣椒产品时需N3.5~5.4千克,P2O50.8~1.3千克,K2O5.5~7.2千克,CaO2.2~5.0千克,MgO0.7~3.0千克。N∶P2O5∶K2O约为1∶0.2∶1.4。果实和茎叶中氮、磷、钾含量和比例还与土壤中施肥量的多少有关,在少肥条件下茎叶中的氮、磷、钾含量均比多肥条件下少;施氮肥过多时茎叶中的氮含量和比例高,易形成过于旺盛的植株。在同样密度条件下,增施肥料后,氮、磷、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。当成倍地增加肥料时,吸收量虽也相应地有所增加,但比例并不相同。地膜覆盖改善了土壤条件,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,同时也促进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,特别是在采收盛期开始时出现了明显的吸肥高峰。当苗床中施用腐熟不充分的粪肥且数量较多时,根系易受到亚硝酸盐的损害,并可能引起缺铁症状,中心叶发黄,幼苗根量减少。当铵态氮过多时,会使嫩叶出现缩叶状态。
辣椒施肥技术 1、辣椒苗床施肥: 辣椒苗龄长达100~120多天,因此床土要选用富含腐殖质和团粒结构良好的土壤。在11平方米的育苗床中可施入150~2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,与园土混合均匀,然后再施P2O50.15~0.31千克,翻耕3~4遍,整平床土后准备播种。育苗期内一般不再追肥,如幼苗生长缓慢、叶片狭小、茎秆细弱时,可在定植前15~20天,随水追施硫酸铵或氮、磷、钾复合肥料1千克左右。 2、辣椒的基肥: 辣椒生长期长,若越夏栽培可长达8~9个月。植株根系不发达,根量少而入土浅,但耐肥力强,肥料浓度较高时,生育也不易受到抑制。因此应施足基肥。据对高产田块每公顷产量75吨以上调查,每公顷应施优质有机肥为75~120吨。并配施磷、钾肥,每公顷P2O556~135千克,K2O185~225千克。整地前撒施基肥量的60%,定植时条施40%。
3、辣椒追肥: 辣椒定植时地温低,要以促根发秧为主。在浇缓苗水时,可结合追施人粪尿。当蹲苗期结束,门椒以上的茎叶长出3~5节,果实直径达到2、3厘米大小时,及时浇一次催果水,同时每公顷追施腐熟人粪尿225~300吨或施N45~60千克,隔1次清水后,再追施第2次氮肥,以促秧攻果,增加前期产量,施肥量同前。其后植株秧果繁茂,短枝分生很多,进入果实盛产期,为了防止雨季植株倒伏,结合培土可每公顷追施有机肥20~30吨或施氮素95~120千克,有利于保秧保果。培土后要及时浇水,恢复根系的正常生长。进入雨季后,为了防止植株雨后脱肥,可施化肥1次,每公顷追施N素80~95千克,促使植株继续开花结果。如果雨水频繁,氮肥不能随水追施时,可在雨前沿着垄的两侧撒施,但要注意均匀,勿撒在叶片上。雨季过后,植株进入缓秧复壮期,此时日照充足,气温凉爽,有利于辣椒生长,进入第二次开花坐果,出现第二次产量高峰,为保证此期果实迅速膨大,要及时浇水追肥,每公顷可追氮素70~105千克。天气凉爽时要抓紧时机追施粪水,促进早开花、早坐果。追肥过晚,肥效不佳,植株易贪青生长,翻花过多,幼果不易成熟。 在辣椒开花结果期,还可进行叶面追肥,使用0.5%尿素加0.2%~0.3%的磷酸二氢钾,可提高结果数及改善果实品质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