芹菜需肥规律(芹菜施肥要点)
芹菜需肥规律 芹菜为浅根性作物,根系的吸肥能力较弱,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,无机营养丰富,以壤土或粘壤土最适。对土壤水分要求严格,耐旱性差,水分充足时品质好,产量高。中国芹菜生长速度快,苗期对高、低温的适应性强,可做多茬栽培,单株重小,种植密度大;西芹单株重大,密度稀,各生育期的生长日期均比本地芹长。氮和磷对叶片发育影响明显,以氮对叶重影响最大。氮不足,叶柄老化而中空,全株重和商品重都会显著减少。氮过多时,叶色较浓但心叶发育不充实。磷不足时,虽然对叶数影响不大,但生育初期缺磷时外叶和心叶的发育均受到明显阻碍。施钾(K)可改善叶柄粗度和光泽,并提高商品收获率;钾的影响越到生育后期越明显,尤其对心叶的生长和膨大起重要作用,但钾肥过多时会妨碍钙的吸收,而易诱发心腐病。当土壤中盐类浓度过高,使钙和硼的吸收受到影响,则易发生心叶腐烂和叶柄的龟裂现象而降低商品价值。在幼苗期充分吸收氮和磷时,可以提高光合作用能力,促进干物质累积,有利于叶面积的扩大。定植以后,叶片分化旺盛,根系发达,吸收水肥能力逐渐增强,提高了叶片中氮的浓度。在生育中期,叶面积继续扩大,达到了最适叶面积系数时,促进了心叶的生长。这时养分的吸收以氮、磷为主体变为以氮、钾为主体,氮与钾的比例平衡时,有利于促进心叶的发育。随着生育天数的增加,氮、磷、钾的吸收量也迅速增加,吸收最旺盛的时期,也是氮、磷、钾向心叶积聚最显著的时期。生产1000千克芹菜,需N1.8~2.0千克,P2O50.7~0.9千克,K2O3.8~4千克,其比例约为1∶0.4∶2。
芹菜施肥技术要点 芹菜幼苗生长期长,苗床宜选肥沃而疏松的土壤,每11平方米苗床施入30~40千克腐熟且细碎的有机肥。深翻细耙,土肥混匀,以免烧根烂种、出苗不齐。为防止蚯蚓危害,亦可在播前10天,每30平方米随水冲施氨水1千克,墒情适宜时再耙1次待播。为提高育苗质量,亦可用人工配制的培养土育苗,一般用肥沃无病害的壤土6份、腐熟有机厩肥4份配制;或4份草炭土、3份壤质土、3份厩肥配制。在培育西芹幼苗时,为避免移植时伤根,需采用营养钵育苗。出苗30天左右,酌情追施低浓度氮肥1次,每畦11平方米施氮40克,促进幼苗健壮。 芹菜定植前施基肥,结合整地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45~60吨,1500~3000千克鸡粪,或施磷120~200千克。缓苗期间不追肥,缓苗后为促进新根和叶片的生长可施提苗肥1次,每公顷随水追施氮30~45千克,或腐熟人粪尿7500~9000千克。 当芹菜新叶大部分长出,植株进入叶丛生长盛期时,叶面积迅速扩大,叶柄迅速伸长,这时要多次追肥,当株高30厘米左右时每公顷追施氮45~60千克,10~15天后可再追施氮1次。高温多雨季节,追肥用无机肥,并分次施用,每次用量不宜过多,不用人粪尿,以免烂根。 在秋冬季节种植芹菜,追肥次数应减少,而每次的施用量可适当增多。芹菜的施肥技术要注意与水分管理相结合,在生长中期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,直至收获,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施肥效果。高温及土壤干旱,不利于硼(B)的吸收,可用0.2%~0.5%的硼酸做叶面追肥,防止叶柄粗糙和龟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