甜玉米如何施肥及病虫害如何防治?
学种菜解答: 您所咨询的问题,现答复如下: 甜玉米的施肥技术: 基肥: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,使用数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%~70%。因为甜玉米是以收青苞为主,乳熟期收获,相应来生育期较短,基肥比重应大些;在南方因肥料分解快,有效利用率较高,为避免过多流失,基肥比重应小些。播种时再施部分精细肥于穴、沟中,作为种肥。丘陵山区,采用穴种者,肥料应穴施。但肥料多时,则可施后深翻入土,以达到土肥相融、培肥力的目的。 基肥应深施、匀施。许多地方干旱时采取施基肥,再以稀粪水浇入播种沟中垫底或盖种等基肥种肥相结合的施肥方法,效果很好若采用大窝塘种甜玉米,施基肥可先在塘中放入土杂肥、泥肥、磷肥、石灰等,与土壤匀,播时再淋粪水,亦能达到深施、匀施、经济用肥以及抗旱保苗的目的。 甜玉米幼苗期对磷素营养反应敏感,缺磷时幼苗叶片发红,同时前期缺磷,后期增施亦难弥补。因此,在基肥或作种肥时应配合施用磷肥。作基肥施用的应与有机肥料堆沤发酵,特别是磷矿粉与钙镁磷肥。一般土壤含有效磷在十万分之一以下的施磷肥增产效果最好,含十万分之二施磷效果也很好,含十万分三以上施磷效果比较低。但据试验,在高产田中土壤含有效磷在百万分之四十五的情况,施磷肥仍有增产作用。 化学氮肥作种肥也有良好效果。但是施用学氮肥用量不宜过多,一般以1~1.5千克纯氮即可,以免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使子发芽困难,烧坏种苗或引起根细胞的氨中毒,产生僵苗现象。最好混合有机肥和细土施下,施则应离种子3~4厘米远为好。据原广西农学院试验,在土地瘠瘦、无基肥的条件下,单独施用化学氮肥,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。在没有磷、钾肥配合施用时,每667平方米施氮不宜超过10千克。从每667平方米施用氮5~12.5千克范围内,每667平方米增产青苞89.3~221.52千克。每667平方米施5千克氮,每千克氮增产青苞17.86千克,增大23.71%;每667平方米施到7.5千克氮,每千克氮增产青苞23.11千克,增产46.0%;每667平方米施10千克氮,每千克氮增产青苞22.15千克,增58.81%;每667玉方米施12.5千克氮,每千克氮增产青苞9.21千克,增30.54%.在上述情况下,甜玉米每667平方米施氮7.5~10千克为宜.若能氮、磷、钾配合施用,效果将会更好。氮、磷配合的比例以2:1或1:1为好。 追肥 苗肥与拔节肥:苗肥的主要作用,在于促进发根壮苗,奠定良好的生育基础;拔节肥的作用则在于促进秆壮叶茂,为穗多穗大打好基础,两者都是为丰产搭好架子。苗肥一般是指出苗后拔节前,幼苗有4~5叶时,结合间苗、定苗施的追肥;拔节肥则是指拔节前后出7~9叶时的追肥。 苗肥应早施和偏施。早施是补充基肥的养分不足,促进发根壮苗;偏施则是助小苗赶大苗,达到苗齐、苗匀、苗壮的目的。追肥一般宜用1.5~2千克纯氮的化肥或腐熟的有机肥。对于未施基肥及抢茬播种的夏种甜玉米,或经常发生苗期受涝的地方,则更应早施、重施苗肥,并结合施腐熟的有机肥,促进迅速生长,防止红苗弱苗。 拔节肥应稳施。稳施既可满足拔节时生长快、对营养需要日益增多的要求,达到叶片繁茂,茎秆粗壮,又不致引起营养生长过旺而倒伏。拔节肥一般占总追肥量的40%左右,宜施迟效性的厩肥加适量速效性的化肥,以免造成节间拉长,对生长不利。如基肥不,苗势较差,每667平方米可施2.5~3千克纯氮化肥,以利正常生长。 穗肥与粒肥:穗肥的主要作用,在于促进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,穗大粒多,正常情况下施穗肥增产显著。为使果穗小穗小花分化发育良好,穗肥的肥效必须在小穗小花分时期起作用,并延续到***的形成与抽穗受精以后。故穗肥应在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开始时施下为好。在正常情况下,这一时期植株的叶片数,展开叶为9叶左右,可见叶为12叶左右,即未出叶为3叶左右,在抽雄前10-12天施肥。施穗肥时还要根据肥料种类及苗势而定,一般基肥不足,迟效肥和苗势差的,穗肥应早施,可在果穗生长锥伸长期施用,或在拔节期施。反之,基肥足,速效肥或苗势较好的,穗肥应迟施,即在果穗小穗花分化期施,兼具粒肥的效果。在一般的情况下,穗肥在果穗的小穗小花分化期施用产量最高。地实践证明,施穗肥不仅促进了雌穗发育,使穗大粒多,也不会引起节间的过度伸长而引起倒伏。同时能使中上部叶面积增大,上部叶距拉长,植株受光较好,叶的功能期延长,因而增产显著。穗肥应占总追肥量的40%左右,每667平方米用4。5千克纯氮即可。 粒肥的作用,则在于防止后期脱肥早衰,保持较长时间的较大叶面积,从而制造大量的有机物质,运入果穗,促进粒饱粒重。由于果穗营养物质的绝大多数为后期绿叶所制造,故施粒肥养根保叶,对增产有相当效果。据南宁市郊心圩乡的试验,每667平方米以4千克尿素于果穗吐丝期追施,产青苞达808千克,而未施的产量为660.5千克,增产23%。 粒肥应早施、巧施,早施以在果穗吐丝时为宜,使肥料作用于灌浆乳熟时期。巧施则是看穗肥与植株长相而定,在穗肥不足,生长脱肥,植株果穗节以下黄叶多,茎秆细黄时,补施粒肥有很好的效果。反之,穗肥足,植株叶色深绿,长势旺盛,尤其果穗节以下还有4张左右较深绿叶时,则可不施,以免灌浆速度减慢。一般夏、秋种的甜玉米不宜追施。粒肥的施用量宜控制在总追肥量的5%以内,并可用1%左右的氮、磷溶液混合进行根外喷施。 此外,要使大面积平衡增产,还应注意到肥料的最大增产效益与经济核算问题。在较低氮量下,每0.5千克纯氮增产的青苞数量较多;而在很高的氮量下,则每0.5千克纯氮增产的数量就很少;超过一定限度,即不再增产,甚至还会减产。甜玉米一般施纯氮在5千克左右时,每0.5千克氮的增产效果最高,超过此限度,每0.5千克氮的增产效果即下降。因此,在肥源不足的情况下,集中施肥于一块地上而去夺高产,倒不如把同样多的肥料分施于几块地上较为经济有效,力争获得大面积平衡增产。 甜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: 一、主要病害 1、玉米茎腐病 症状:甜玉米茎腐病常由几种真菌和细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。一般发生在甜玉米的吐丝后期,症状分急性型和慢性型,急性型即“青枯型”常出现在暴风雨过后,或天气有大风,经过2~3天叶片失水呈青枯萎蔫状。慢性型病程进展缓慢,叶片从下向上逐渐黄枯,后期茎基部变色,腐朽,感染部腐烂,有腐嗅味,植株青枯,病部如水渍状。髓部中空,易倒伏,果穗下垂,籽粒干瘪。 病原:欧文氏杆菌细菌。传播途径:病菌随残体在土表过冬,病菌可以经伤口或直接侵入。或从叶鞘基部侵入茎部,并扩展到下部的节间。也可以靠种子传播。该 病在30℃高温高湿,田间空气不流通、土壤排水不良发病重。 防治:选育抗病品种;轮作,合理密植;科学施肥;化学防治:施得乐1000倍喷茎基部,青枯灵或青枯停1000倍灌根。 2、玉米青枯病 病原:鞭毛菌亚门真菌,玉米腐霉病菌。 症状:玉米拔节期整株青枯死亡,剖开茎基部,可见髓部变褐色,发病后期有镰刀菌伴生。 防治方法:金雷多米尔1000倍、康正雷1000倍或盖克1000倍灌根。 3、玉米纹枯病 在叶鞘上出现污绿色长椭圆形的云纹状病斑,很象开水烫伤一样;以后病斑逐渐增多,互相连成一大块不规则的云纹,然后向上部叶鞘、叶片发展,严重时,可以危害至顶部叶片。病原:由玉米纹枯病菌引起,属真菌。 防治方法:纳斯津1000倍、达科宁800倍、禾果利1500倍或使百功1000倍喷雾。 4、玉米小斑病 症状:主要为害叶、茎、穗、籽等,病斑椭圆形、长方形或者纺锺形,黄褐色、灰褐色。有时病斑上具轮纹,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,病斑呈黄褐色坏死小点。 病原:称玉蜀黍平凹脐蠕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。异名有性阶段称旋孢腔菌,属子囊菌亚门真菌。 传播途径:温度高于25度和雨日多的条件下发病重。 5、玉米大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,严重时波及叶鞘和包叶。田间发病始于下部叶片,逐渐向上发展。发病初期为水渍状青灰色小点,后沿叶脉向两边发展,形成中央黄褐色,边缘深褐色的梭形或纺锤形的大斑,湿度大时病斑愈合成大片,斑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,致病部纵裂或枯黄萎焉,果穗包叶染病,病斑不规则。 发病条件:温度18—22℃,高湿,尤以多雨多雾或连阴雨天气,可引起该病流行。 病原:称大斑凸脐蠕孢,属半知菌亚门真菌. 防治方法:病发前用品润500~600倍,每隔15-20天喷一次,连喷三次;阿米西达1500-2000倍可达预防、治疗和铲除的效果;治疗可用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-2000倍、纳斯律1000倍或特富灵5000-7000倍喷雾。 6、玉米黑粉病, 症状:又称玉米瘤黑病,各个生长期均可发生,尤其以抽穗期表现明显,被害的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,初期病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,后变灰色,瘤内含水丰富,干裂后散发出黑色的粉状物,即病原菌孢子,叶子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物。雄穗上产生囊状物瘿瘤,其它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。 病原:称玉蜀黍黑粉菌,属于担子菌亚门真菌。 传播途径:孢子借风雨及昆虫传播,高温干旱或氮肥过多易发病。 防治方法:甜玉米易染病,尤其注意选用抗病品种。重病田实行2-3年的轮作。田间出现病瘤后,及时清理深埋,适时深耕以减少病源。化学防治: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,禾果利1000倍,纳斯津1000倍或三唑酮800倍喷雾。 7、丝黑穗病 丝黑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,危害玉米的雄穗和雌穗。受害株有的矮化、有的多蘖、有的簇生。雄穗花器全部或局部变形,形成病瘤,外被白膜,里面是结块的黑粉,即厚垣孢子。除苞叶外,雌穗全部变成一团黑粉,内有很多乱丝状的残留寄生组织。一株发病,全部果穗及潜伏果穗均感病。 化学防治:种子消毒:适乐时1000倍拌种,使百克或使百功1500倍浸种。营养杯土土壤消毒:必速灭1公斤拌10000公斤的营养土拌匀,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20--25%,盖塑料膜薰土一周,然后揭膜散气一周,装杯播种。 8、玉米锈病 主要为害玉米叶片,初期在叶片上出现黄色至橙黄色突起的小脓包状病斑,后期疮斑表皮破裂,散出黄色至黄褐色粉状物即是孢子堆,严重时疮斑遍布全叶,散发锈色粉状物,至叶子生长受阻。 防治方法:使百克1000倍、使百功1000倍、禾果利1500倍、三唑酮800倍喷雾。 9、矮花叶病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发病,从出苗至7叶期是易感染期,染病植株心叶基部出现褪绿点状花叶,以后扩展至全叶,叶色浓淡不均,在粗脉之间形成许多黄色条纹。发病重的植株生长缓慢,黄弱矮小,不能抽雄结实,甚至枯死。 防治方法:治虫防病:用阿克泰10000倍+1包吡虫啉、吡虫啉1000-1500倍、金世纪1000倍;用病毒克1000倍、病毒灵1000倍喷雾。 二、主要虫害 1、玉米螟虫和大螟 又叫钻心虫,是玉米的主要害虫,常在幼嫩茎叶处钻入咬食,破坏茎叶组织,使养分 和水分不能输送,影响玉米生长,抽穗后钻进雌穗使果穗折断影响授粉。 防治方法:抖克1000倍、金世纪1000倍、莫比朗2000倍或千虫克1000-1500倍灌心或者喷雾。 2、蝼蛄 以成虫和若虫在靠近地表处咬断玉米幼苗,或在土壤表面开掘隧道,咬断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。 防治方法:千虫克1500倍、抖克2000倍或敌百虫800倍灌根。 3、蚜虫 又名绵蚜虫。以成虫在叶背和嫩茎上吸取汁液,受害瓜株叶片卷缩,瓜苗萎蔫、甚至枯死。老叶受害,提早枯落,缩短结果期,造成减产。 防治方法:喷施阿克泰7500~10000倍,吡虫啉2000倍,千虫克1000-1500倍,金世纪1500-2000倍或优乐得2000倍。 4、蛴螬 蛴螬 是金龟子的幼虫,食性杂,咬断植物幼苗、根茎,使幼苗枯黄而死。 防治方法:千虫克1500倍、抖克2000倍或敌百虫800倍灌根。 5、小地老虎 食性很杂。初孵化的幼虫日夜群集在作物幼苗的心叶或叶片背面,把叶片咬成缺口或孔洞。3龄后进入暴食阶段,白天隐藏在土表下,天将亮露水多时出来活动,将玉米从地面3—4厘米高处茎部咬断把断苗拉至洞中取食。 防治方法:除草灭虫:杂草是地老虎产卵的主要场所,也是幼虫向玉米幼苗迁移的危害桥梁。堆草诱杀:用米糠+花生麸或豆饼粉碎炒香拌5%敌百虫,于傍晚每亩地分散放10 堆,每堆半斤,上面盖新鲜嫩草,引诱小地老虎幼虫来取食。 6、粘虫 幼虫食叶,大发生可将作物叶片食光,幼虫有群聚性、杂食性、暴食性,成虫有迁飞性、。华南地区年6--8代终年繁殖, 成虫潜伏在草丛和田间,夜里活动产独生子卵,孵化后幼虫多聚集在玉米心叶、叶背等,幼虫受惊即吐丝下垂或卷缩落地假死。 防治方法:诱杀成虫:可用糖、醋、酒+敌百虫盆诱杀成虫,或草把引诱成虫来产卵,或用黑光灯诱杀成虫。化学防治: 抖克1000倍、金世纪1000倍、莫比朗2000倍、千虫克1000-1500倍。 7、斜纹夜蛾,银纹夜蛾,甜菜夜蛾,棉铃虫 在3龄以前取食叶片,造成缺刻,3龄之后蛀食雌穗,造成烂穗,危害很大。 防治用药:3龄前用金世纪1500倍,抖克1000-15000倍、功夫3000-4000倍,赛尽1500倍或千虫克1000 ~1500倍。 8、蝗虫 成虫和若虫食叶片,影响作物生长。 防治方法:抖克1000倍、金世纪1000倍、莫比朗2000倍或千虫克1000-1500倍喷雾。 9、蓟马 又名棕榈蓟马,成虫和若虫都吸食瓜的嫩梢嫩叶、花和幼果的汁液,被害枝叶硬化、萎缩。 防治方法:阿克泰3000~7500倍,20%的氰戊菊脂乳油4000倍,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,1.8%爱福2000倍或千虫克1500倍喷雾。 以上内容,仅供参考。 |